打开/关闭搜索
搜索
打开/关闭菜单
通知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查看“性身份障碍”的源代码
来自吾萌百科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associated-pages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
性身份障碍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seo: |title=性身份障碍 |keywords=性身份障碍,易性症,性别烦躁 |description=其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 }} {{医学声明}} '''性身份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也称'''易性症(Transsexualism)''',DSM-5称为'''性别烦躁(Gender Dysphoria)''',这样的人通常被称为'''跨性别者(Transgender)'''。其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ref>精神病学,郝伟、陆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16页</ref> 比如一个男孩子,可能对自身生理性别为男性非常不满意,希望且认为自己应是女性,并从小就用女性着装打扮自己,成人后渴望进行变性手术,把自己转变为一位女性。 == 历史<ref>https://genderdysphoria.fyi/zh/</ref> == 自人类文明之始,就有人内在的性别感受与其生理特征不一致。早在4500年前,苏美尔帝国有名为Gala的中性祭祀;从未被欧洲殖民者踏足的时代直到今天,北美的原始社会文化一直认可第三种性别的存在;罗马皇帝埃拉加巴卢斯(Elagabalus,公元218年)坚持使用“女士(贵族女性)”的称呼,而非“领主(男性领主)”,甚至悬赏做生殖器再造手术。 尽管如此,现代意义下的跨性别体验仅仅存在了大约130年。甚至直到1965年约翰·奥利文(John Oliven)为了准确表述才用“跨性别”替代大卫·考尔德威尔在1949年提出的词“易性者”,而后者曾经取代了马格努斯·赫施菲尔德(Magnus Hirschfield)在1910年提出的词“异装癖”。 1948年,一位女士联系了著名的性学家阿尔弗雷德·金赛博士(Alfred Kinsey,就是那个出版金赛量表的金赛),她的男孩坚称自己是一个女孩。这位母亲希望帮助她做自己,而不是压制这种想法。金赛找到了德国内分泌学家哈里·本杰明(Harry Benjamin)博士,想看看他能不能帮助那个孩子。本杰明博士随后为这个孩子定制了一套雌激素治疗方案,并和她们家一起寻求手术治疗。 == 临床表现<ref>沈渔邨精神病学,陆林,人民卫生出版社,623页</ref> == === 儿童的性别烦躁 === 儿童个体的主观体验与客观行为表现出来的性别特征与生物性性别特征显著不同,表现为以下特征: # 存在强烈的成为另一个性别的欲望,或坚持自己属于不同于出生时候的生物性别的另一个性别。 # 出生时为男孩的儿童,对女性着装表现出强烈喜好,或模仿女性的装扮;出生时为女性的儿童,对男性着装表现出强烈的喜好,或模仿男性的装扮,拒绝典型的女性着装。 # 在游戏中,表现出对不同于其生物性别的另一个性别角色的强烈喜好。 # 对不同于其生物性别的另一个性别角色的典型玩具、游戏或活动表现出强烈偏好。 # 与不同于其生物性别的另一个性别的儿童一起玩耍的强烈偏好。 # 出生时为男孩的儿童,对典型的男性化玩具、游戏或活动表现出强烈回避,并极力避免打斗游戏;出生时为女性的儿童,对典型的女性化玩具、游戏或活动表现出强烈回避。 # 对自己的性生理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厌恶。 # 存在对自己的第一性征或第二性征与自己的主观体验相一致或匹配的强烈回避。 在DSM-5诊断标准中,儿童需至少出现以上的6项症状超过6个月以上,其中第1项必须具备,并且这些症状给个体带来临床意义的主观痛苦,或损害了学习、社交等社会功能,排除生理性的性发育障碍后可诊断为儿童性别烦躁。 === 青少年及成人的性别烦躁 === 青少年或成人个体的主观体验与客观行为表现出来的性别特征与生物性性别显著不同,表现为以下特征的至少2项: # 其第一性征或第二性征与自己主观体验到或行为表现出的性别特征显著的不一致。 # 由于其生物性别与主观体验到的/或行为表现出的性别特征不一致,产生去除自己的生物性别特征(第一或第二性征)的强烈愿望,或在青春期极力防止或避免与其生物性别一致的第二性征出现。 # 对拥有与其原来的生物性别不同的另一性别的第一或第二性征的强烈渴望。 # 有转变成为与其原本的生物性别不同的另一性别的强烈欲望。 # 深信自己拥有其原本的生物性别不同的另一性别的典型行为反应或心理体验。 在DSM-5诊断标准中,青少年或成人个体病程超过6个月,其症状带来临床意义的主观痛苦,或因此损害了职业、社交、建立亲密关系等社会功能,排除生物性的性发育障碍后,可以诊断为性别烦躁。接受变性手术后的成人性别烦躁的诊断则需要判断其是否需要新的性别转变,如果需要新的性别分配,则参考以上标准加以诊断。 == 治疗 == 对于性别烦躁,目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适应,而不是试图让他们改变自己的性别认同。尝试改变成年人的性别认同被证明无效,而且现在被认为是违反伦理的。 === 性别肯定激素治疗<ref>维基百科,性别肯定激素治疗</ref>=== '''性别肯定激素治疗(Gender-Affirming Hormone Therapy,GAHT)'''是一种提供给跨性别者或非性别二元者的'''激素替代疗法(HRT)''',借由投与性贺尔蒙或相关贺尔蒙制剂,让跨性别者或非二元性别者的第二性征能更贴近他们的性别认同。一般而言,这种情形下的GAHT会再分为两种,端看希望达到的目的为雄性化或雌性化: * 女性化激素疗法:用于跨性别女性;使用醋酸环丙孕酮等抗雄激素与雌二醇等雌激素。 * 男性化激素疗法:用于跨性别男性;使用如睾固酮等雄性激素。 有些双性人可能也会接受GAHT,从童年开始进行以符合他们在出生时的性别指定,或者后来为了使他们的第二性征与他们的性别认同一致。非二元或性别酷儿的人也可能接受GAHT以达到性激素的理想平衡。 === 性别重置手术<ref>维基百科,性别重置手术</ref> === '''性别重置手术(英语:Sex reassignment surgery,SRS)'''是通过这种手术程序,跨性别的外显性征将被改变为能符合社会刻板的生理性别与他们的性别认同,并失去原有之生育能力。它是跨性别人群中性别不安的治疗的一部分。 也就是俗称的变性手术。 == 参考资料 == <references/> [[Category:精神病学]]
本页使用的模板:
模板:InfoBox/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信息框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医学声明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性身份障碍
。